姓氏起源

请输入中文姓名,即可查询该名字历史起源(系统自动繁简转化)...

姓氏起源

  • 请输入您的姓氏(中文):

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段历史 · · · · · ·

    栾[欒,读音作luán(ㄌㄨㄢˊ)]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为姓氏的。
    西周初期,太公姜子牙被封于齐地,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齐国。
    春秋时期,齐惠公姜元有个儿子叫姜坚,字子栾,为齐国上大夫。在姜坚的后裔子孙中,大多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栾氏,望族出于西河郡。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候周文王之子唐叔虞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的时候,周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地,建立了晋国,他的后代中有著名的晋靖侯。
    晋靖侯在西周历史上赫赫有名,本名叫姬宜臼,与周平王同名,是晋国的第六任君主,晋厉侯姬福之子。
    由于周厉王姬胡残暴不仁,被周人在周厉王三十七年(晋靖侯十七年,公元前842年)赶出镐京,共推举周定公(周平王之后,名待考)、周召穆公姬虎共同当国,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前771年)。晋靖侯在此期间大力支持"共和行政",使其顺利实施,但他于次年(晋靖侯十八年,公元前841年)不幸病逝,其子晉釐侯(晋僖侯)姬司徒继位。
    晉釐侯有个庶子名叫姬宾,被晉釐侯封于栾邑,史称其为"栾宾",又称靖侯孙宾。
    栾邑,古称赵州,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春秋时期,赵州之地就在平棘(今河北赵县)西北八公里的古栾城,他的后代于是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栾氏,世代相传至今。
    栾氏家族世代为晋国卿士大夫,曾一度把持晋国朝政,其后逐渐成为魏郡栾氏望族,史称栾氏正宗。
    栾氏族人大多尊奉孙宾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栾氏,源出蒙古晃豁坛氏部族,晃豁坛氏亦称晃合丹氏.宏豁氏等。

    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腿快,行路如飞,喘息鼻声如摇铃,由此得名"晃豁坛"(脱忽兰,意为"轰铃")。他组织了晃豁坛氏族,其后人以晃豁坛为姓氏。在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和建立汗国的过程中,晃豁坛氏中出现了显赫一世的人物,即晃豁坛·蒙力克父子。
    晃豁坛·蒙力克之子晃豁坛·磊萨满阔阔出,利用萨满的特殊地位扩充自己的势力,企图与成吉思汗铁木真抗衡,事发后被杀。晃豁坛·蒙力克也受到惩处。但是,晃豁坛·蒙力克的另一子晃豁坛·脱栾(脱忽兰·脱伦),则在蒙古汗国建立时被封为千户长。
    成吉思汗八年(公元1214年),晃豁坛·脱栾随合萨尔·按陈左翼军攻取了金国的蓟、平、滦、辽西诸州。
    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6年),晃豁坛·脱栾率军连破河北真定城、大名府。
    从成吉思汗十四~二十一年(公元1220~1226年)的七年间,晃豁坛·脱栾一直扈从成吉思汗西征,屡立战功,在历史上颇有名望。
    在晃豁坛·脱栾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汉称为姓氏者,省改简化为单姓栾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满语为Laibu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省桓仁、宽甸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栾氏。
     
    得姓始祖:姜坚、栾宾(姬宾、靖侯孙宾)、晃豁坛·脱栾(脱忽兰·脱伦)。
     
      迁徙分布:
    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六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
    今辽宁省的铁岭市昌图县、庄河县、海城县、营口市、丹东市、新宾县、大连市瓦房店、岫岩县、葫芦岛市、盘锦市、鞍山市台安县,山东省的青岛市、滨洲市无棣县、海丰县、龙口市、临清县、滕州市、文登市、掖县、烟台市福山区、潍纺市、高密市、维县、栖霞市、日照市、无棣县、招远县、枣庄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涞源县、衡水市、邢台市清河县、邯郸市临漳县,江苏省的南京市溧水县、泰兴市、泰州市高港区、扬州市、江都市临江县、长明县、扬中市、常州市武进区、金坛市、靖江市、江阴市、盐城市滨海区、阜宁县、涟水县,河南省的濮阳市、鹿邑县、周口市、项城市、漯河市,吉林省的通化市、长春市农安县、永吉市、舒兰市,安徽省的合肥市、六安市、萧县,黑龙江省的绥化市,陕西省的渭南市,湖北省的武汉市,云南省的文山洲,上海市,北京市通县,天津市,台湾省,加拿大,美国旧金山、新西兰等地,均有栾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1.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魏 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2.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漳堂。
    重义堂:汉朝的栾布和彭越是朋友。当年彭越为盗,栾布被人卖为奴隶,后来在燕国当了大将,被汉兵俘虏。这时彭越已经在汉朝当了梁王,于是就把栾布赎了回来,跟着自己做大夫。后来彭越被汉高祖刘邦杀了,把他的头挂在洛阳,命令任何人不许收尸。栾布却公开的收了他的尸体,将他埋葬,还痛哭了一场。汉高祖认为栾布重义气,就拜他为都尉。汉文帝时候,栾布做了燕相,封在郦侯。
    郦侯堂:同重义堂。

    静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巽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栾邑启姓;西河发迹:全联典指栾氏的源流和郡望。
    宣德顺宪;哭越相燕: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栾书,景公时率领下军,在鞍大败齐军,后来领中军。厉公时,楚国攻打郑国,他又率军在鄢打退楚师。死后谥号"武子"。在典籍《国语》中说:"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法令),使晋国超越诸侯。"下联说西汉朝时期的梁人栾布,幼年时被卖为奴,后被赎,与梁王彭越关系亲密,任梁大夫。汉高祖刘邦借故杀彭越时,曾下令说:"有敢收彭越尸首者一律逮捕!"栾布出使齐回来,哭祭彭越,被抓获,高祖要烹了他,他说:"彭越反叛,并没有证据,就把他杀了。我恐怕功臣们会人人自危啊!现在他已被杀,我生不如死,就请烹了我吧!"汉高祖听了,免去他的罪,又任他为都尉。汉文帝时,为燕相。吴楚七国之乱中,因击齐有功,封郇侯。
    宣德顺宪;明法习勤: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栾书事典,引典籍《国语》的记载:"昔栾武子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栾弗忌为临淄主簿,明于法,勤于事。
    政勤抚字;学羡宿儒: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栾汝翼事典。下联典指北魏时期的栾文博事典。
     
    2.五言通用联:
    农将云霞补;夕荫清月华: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栾清诗句联。栾清贞元时人,字浑之。
     
    3.六言通用联:
    子仁至诚孝母;栾布清白为官: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孝子栾惠,字子仁,浙江衢州西安人。师王守仁,母患疯疾十三年,饮食搔摩,必躬必亲。聘南充胄六堂学长,四方学者云集。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良吏栾崇吉,封丘人。明习文法,为官清白,勤于政事,以政绩卓著闻名。
     
    4.七言通用联:
    西岭东风传喜讯;河清海宴兆升平: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栾氏望族居住地"西河"二字的嵌字联。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奏绩班师,欣然上推下让;兴学定礼,美哉易俗移风: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将栾书的事典。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名士栾巴的事典。栾巴,字叔云,蜀郡人(一说内黄人),性质直,博涉经史。初为黄门令,后擢拜郎中,迁桂阳太守,定礼兴学,政事明察。
     
    栾姓历史名人
    栾 布:西汉梁地人。少年的时候受雇于酒家,后来被抢去作了奴隶。后来成为梁王大夫。汉高祖杀彭越,下令不许收尸,栾布冒着被杀的危险哭着把彭越这个好朋友葬了,被官吏判处为死刑。栾布说:"彭越是我的好朋友,他因为一点小事就遭到杀害,这里的大臣们着急 自己和彭越一样因为小事就遭杀。我也一样,到不如趁早杀了我吧。"汉高祖听了以后,觉得他讲的没错,又因为佩服他的勇气与义气,免了他的罪,封他为都尉。文帝时候,栾布做了燕相,封在郦侯。中元五年逝世,燕、齐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栾 巴:字叔元。东汉蜀郡人,一说河南内黄人。性格直爽,学问精深。顺帝的时候做黄门令。先后迁任桂阳、豫章太守和沛相。注重教育,政事明察。因为上书营造顺帝宪陵,被定罪入狱,不准回家20年。陵帝的时候任议郎,后来因为上书为陈蕃和窦武辩冤下狱后自杀。
    栾 书: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将。
    栾 惠:明代有名的孝子,浙江人。师从王守仁,母亲患疯病13年,饮食住行,他都要事事亲自安排。曾被聘为南充胄六堂学长,后来辞去。各地慕名而来的学者有很多。
    栾文博:是后魏时的著名宿儒,有门徒数千人。德林亦就学,始精诗、书。后好内事,于众辈中最玄默。
    栾崇吉:宋代良吏,封丘人。明习文法,为官清廉,勤于政事,以政绩突出而闻名。


    查看其它版本的姓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