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卦卜网站 -- 作文大全 --
输入关键词:
蚂蚁作文
    蚂蚁作文
    时间:2015-03-04 00:00 来源: 作者:

    【篇一:“小”蚂蚁】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观察小蚂蚁,只要一有空,就会到院子里观察小蚂蚁。

    小蚂蚁身穿黑衣服,身子像个大冒号,头顶上长着两个灵敏的触角,一对眼睛又黑又亮。还有它那六条腿,不但非常结实,还很长,使它行动起来轻快又敏捷。

    小蚂蚁非常小,一般在5毫米左右。刚孵化出的蚂蚁身体为土黄色,大小只有成年蚂蚁的3分之一。它们喜欢群居,常常在地下做窝。靠收集米粒、面包渣、昆虫等生活。蚂蚁的寿命很长,有的可以活20多年。

    大家都知道,蚂蚁喜欢“排队”搬东西,可它们为什么喜欢“排队”搬东西呢?原来,蚂蚁在外出找食物时,它腹部分泌的一种气味就会留在经过的地方。这样,同伴通过辨别气味寻找方向,帮忙搬食物,看起来就像排着队一样。

    小蚂蚁群体是一个非常团结的群体。

    有一次,我把石榴水滴在地上一小片,把一只蚂蚁放到里面。那只蚂蚁不但不吃,反而往外跑。我生气了,把蚂蚁往里赶,可它还往外跑。我心里想:看它到底上哪儿去。结果它回窝去了,我有点纳闷,回窝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从那个窝里出来了一大群蚂蚁,来舔石榴水。我明白了,小小的蚂蚁一点也没有私心,看见好东西,能想到集体。

    小蚂蚁力气非常大。

    有一次放学,我在路上看见一只小蚂蚁,它四处张望着,像是再找食物,我找了一小块面包,放在它跟前,它看见后,没有想把它搬走的意思。不一会儿,又出来了一只小蚂蚁,不,是两只、三只……一大群蚂蚁都爬出来了。它们拉的拉,抬的抬。还有一只较大的蚂蚁,它负责把面包搬回自己的“家”。

    小蚂蚁虽然个头小,但它们非常团结,也就不再是小蚂蚁了。“小”蚂蚁这种团结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篇二:我发现蚂蚁的秘密】

    蚂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不乏它的身影。它与蜜蜂都是非常勤劳的,但有点不同:蜜蜂能够造福人类;蚂蚁为的是养活自己,因此,许多人都觉得蜜蜂是最最勤劳的。我不认为这样,其实蚂蚁也很勤劳的,而且蚂蚁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现在,请让我来揭示它的奥秘——

    一、天生的大力士

    蚂蚁是一种体型小的动物,但力气不凡,能把比自身重50倍的重物轻而易举地举起来,而它自身的重量很轻,较大的蚂蚁(如大黑蚁)大约0.2克重,而较小的蚂蚁(如小黄蚁)重约0.1克,有的甚至还不够。

    二、团结带来力量

    蚂蚁们出去寻找食物,是分头寻找的,一旦谁找到了,会马上“通知”众蚂蚁前来帮忙。假如那食物,比如昆虫,不是活的,它们就直接齐心协力地把那昆虫搬到洞里慢慢品尝;假如那是活的昆虫,蚂蚁军团就施展战术,先下手为强,向目标发动攻击。它们先派遣几只蚂蚁为先锋队,利用自身小的特点,爬到昆虫身上乱咬。猎物奋力挣扎,先锋队仍然死死不放。这时候,蚂蚁军团就把目标包围起来,全体一齐攻击,目标被咬得动弹不得。待猎物精疲力尽后,蚂蚁便把战利品一点点地抬回洞里享受。蚂蚁因团结而获得胜利,这令我想起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三、生命力顽强

    别看蚂蚁个头小,生命力却极其顽强。它若是被重物压了一下,就自己奋力爬起来,不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且还安然无恙,照样生龙活虎,继续工作;若是掉到水里,就拼命挣扎(其实这是在游泳)。它一旦碰到了岸,就会牢牢地抓住,顺势爬上岸,摆脱危险……

    这就是我所发现的蚂蚁的秘密,其实它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留意生活上的每一事、每一物,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从中获得许许多多知识,就会受益匪浅。

    【篇三:蚂蚁精神】

    黄昏时候,洪水如暴虐的猛兽,终于撕开了江堤,一个小小的村庄成了一片汪洋泽园。

    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家园。忽然,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飘过来。定睛一看,是个蚁球。“蚁球?”人们十分不解。“蚁球这东西很灵性。”一位老者解释说,“以前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洪水来时,依我蚂蚁迅速抱团,随波漂流。在只要一靠岸,或者碰上一个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

    说话间蚁球已飘了过来,越来越近,看清了;一个小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的抱在一起。风起波涌,蚁球漂流,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剥离开去。

    人们看得惊心动魄。

    蚁球靠岸了,想打开大登陆艇,迅速而井然有序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胜利登陆了。那最底层的牺牲的勇士们永远也上不来了,但他们仍紧紧抱在一起。

    中国有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忽微的蚂蚁能逃离洪水火灾,靠的就是“团队精神”,发扬的也正是这种“团结的精神”。而现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与蚂蚁一样的团队精神,团结的光彩。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她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展示出无穷的力量,集大家的智慧去填写一篇充满问号的问题,集大家的力量去办一件所谓棘手的难题。一个人的智慧再卓越,也抵不过团结的力量,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与及绿叶的衬托,一个人,即使在伟大,也需要团结的精神,团结的呵护,团结的栽培及团结的运用。一个藐视甚至抛弃团结精神人,他的一切的一切都会像白开水一样。

    小小的蚂蚁映照出团结的力量,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聪明的我们,您感悟到蚂蚁精神了吗?您体会过团结就是力量了吗?那么,现在就行动吧!

    【篇四:小蚂蚁】

    夏来春去。小蚂蚁整天呆在家里,使唤爸爸妈妈做这做那,一会儿说,妈我的背痒死了!快来给我挠挠!一会儿说我要水!水!听见了没有,快给我拿来!想渴死我啊!终于,有一天,小蚂蚁的爸爸实在忍受不住了,说:“孩子,你长大了,要独立了。不能老是依靠我们,不然,以后你要怎么办呀?”小蚂蚁不耐烦地说:“讨厌,吵死了啦,我出去总行了吧!真讨厌!”小蚂蚁生气地走出家门,踢着路边的小石头,哼着小曲,心想:出去更好,我耳根倒是清静了!

    小蚂蚁在一棵大榕树边坐了下去,抬头仰望天空,他看见一只蜘蛛已经吐完丝,正惬意的趴在网上休息。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苍蝇、蚊子各种各样的昆虫,就已经成了蜘蛛的口中之食,小蚂蚁想:我也能像蜘蛛姐姐那样就好了,整天就在那睡大觉,睡醒了眼前就有美食等着自己去享用,像这样的日子多好呀!小蚂蚁沿着树干爬了上去,嫉妒地对蜘蛛姐姐说:“你的日子过得可真悠哉!真滋润啊!”蜘蛛听了小蚂蚁的话,歪着头笑了一下,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晚上留下来,反正我也无聊,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吃这些美食,一边赏月,这样不是很好吗?”小蚂蚁心想:这样也不错,有好吃的,也省得自己找,又麻烦,又累!

    天一黑,蜘蛛姐姐就把丝都吸进去,又开始吐新丝,不然明天丝就没有粘性了,蜘蛛姐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丝全部都吸了进去。蜘蛛姐姐,累得满头大汗,刚坐下来,才想起了小蚂蚁,他看见小蚂蚁顺着树根走回家,蜘蛛姐姐问小蚂蚁:“你要去哪(www.guabu.com)?”小蚂蚁笑了笑说:“回家和爸爸妈妈道别,出去自力更生了!”蜘蛛姐姐听了,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由衷地笑了,小蚂蚁也笑了,两个人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是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的事,所有的收获一定要是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那样才能过得踏实、快乐,活得有尊严!

    【篇五:蚂蚁的启示】

    蚂蚁,一种最常见的微小动物,很多人不喜欢,我也一样。因为,它总是那么脏又叫人恶心,整天在那些发霉的菜旁边转悠,寻找食物。但是,在有一天,有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对蚂蚁的看法。

    那天,我正在一边啃面包一边上网,很多的面包屑掉在地板上.我刚想拿纸巾去擦的时候,发现一颗小面包屑旁边正有一只小蚂蚁在四处“徘徊”。我刚想顺手用手拈死它,可是突然停手了,因为我想看看这只蚂蚁到底在策划什么行动方案!只见它走到面包屑旁边,使劲地去拖它,可是没拖多少路,就把小蚂蚁给累趴下了,小蚂蚁盯着那块美味看了很久,转身就爬走了。这个时候,我在想,它大概是放弃了吧!没过几分钟,小蚂蚁回来,可是这次回来的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它们慢慢地爬到面包屑旁边,艰难地将它抬起了,可是每走一段路,它们都会停下来,歇一下,换一批搬运的蚂蚁,然后,又开始艰难的搬运工作。这期间,它们从来没有泄气过,我看着它们一直到消失到洞口,而这次,我没有了想到出手去灭它们的冲动,被小蚂蚁的这种齐心协力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那是个关于蚂蚁决斗的故事.故事里一只红蚂蚁和黑蚂蚁为了一颗红枣展开了争夺,起先,黑蚂蚁被红蚂蚁打败了,红蚂蚁站在红枣上看着黑蚂蚁垂头丧气地走开显得得意洋洋.正当它想要去找助手来一起搬运战利品的时候,黑蚂蚁带了一群救兵回来了,最后,红蚂蚁轻易被打败了,黑蚂蚁和它的救兵一起扛着比它们自身体积大几百倍的红枣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这些故事都大大改变了我对蚂蚁的看法,蚂蚁其实也并不是那么讨人厌,原来他们的身上也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它们的那种齐心协力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吗?

    【篇六: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咦?你看!一只死蝗虫肚皮朝天,却在草地上时快时慢、断断续续地移动着,真是令人奇怪!我好奇地用手摁住了死蝗虫的一条腿,它不动了,一会儿,一只蚂蚁从死蝗虫下面钻了出来,只见它绕着死蝗虫转了一圈,又四下张望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就又"不解地"钻到死蝗虫下面。试图再次努把力。我看到小蚂蚁莫名其妙的"神态"后,心中暗笑,想把这个玩笑开下去,但突然我看见蝗虫的身体比起蚂蚁来,可以称作是"硕大"了,不禁为小小的蚂蚁干这么重的活儿,肩挑背扛比自己体重重十几倍的东西而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就松开了摁着死蝗虫的手。小蚂蚁继续扛着死蝗虫--它的战利品,向自己的窝加快步伐、踉踉跄跄地爬去,生怕刚才拖不动死蝗虫的情况再次发生。

    是啊,在一个什么趣闻书上,我看到蚂蚁个个都是"大力士",它们可以背动超出自己身体许多倍重量的东西。蚂蚁一般以地面上的昆虫、动物死尸为食。如果有一只小鸟死了掉到地上,你看吧,不过几日,就会被蚂蚁"收拾"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几支白骨。怪不得有人称蚂蚁为"清洁工"呢。看来,环境保护工作,小蚂蚁也有一份功劳呀。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漫步在宽阔的草坪上,发现地面上有一些疏密不匀的活动着的小点点,蹲下身去仔细看时,只见是小小的、棕褐色的蚂蚁。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单独行动,有的肩负重物、有的两手空空,似乎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庞然大物,仍旧旁若无人地匆匆赶路,那傲慢的样子刺动了我。小小的蚂蚁竟然敢在我面前摆臭架子!我拔了根小草轻轻地拨弄它们,它们顿时东躲西藏、四处乱窜。这时我就感到战胜了什么强大的敌人一般的兴奋,不过,毕竟是一些小小的蚂蚁嘛。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篇七:观察蚂蚁】

    星期六晚上8点左右,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着香香甜甜芝麻糕一边看电视。妈妈突然说:“你们这周的周记不是要写观察蚂蚁吗?最近我发现我们家的水池边有蚂蚁在活动,我知道蚂蚁喜欢吃甜食,要不我们用芝麻糕去引它们出来,方便你观察。”我高兴的同意了。我们来到水池边,把芝麻糕放在水池上。因为当时一只蚂蚁也没有,所以我们走开了,去网上查蚂蚁的资料了。从网上的图片上看,蚂蚁穿着一身黑衣服,身子就像三个小球连在一起。它的头比较大,顶着两只触角,最像两把弯钳,胸部比较小,六条又细又长的腿就长在这里,他的肚子圆鼓鼓的拖在后面。

    我还惦记着蚂蚁到底有没有发现芝麻糕,就去水池边看了看,这一看不得了,有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围在芝麻糕周围已在享用了。我兴奋地抱去告诉妈妈,妈妈当时还不相信,看到后也非常吃惊。然后我和妈妈便开始仔细的观察蚂蚁。蚂蚁们排着长队,在一条路线上来来回回,用头上的触角不停地与同伴打招呼。我们顺着蚂蚁的队伍找到了蚂蚁的“老窝”,它们把窝筑在水池与墙壁的缝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洞穴里的情况,还好妈妈在网上找到了蚂蚁洞穴的示意图,我知道了蚂蚁洞穴里住着蚁后、雄蚁、工蚁、兵蚁。以后是用来繁殖后代的,工蚁是用来照顾卵和幼蚁的,兵蚁是专门保卫巢穴的。

    资料上说蚂蚁经过的地方会留下一种芳香气味,这种气味的作用是可以让同伴顺着气味寻找发现的食物而不会被迷失方向。为了证实这个说法,我和妈妈就做了个试验,在蚂蚁行走的路线上抹去了一段,果然发现在摸过地方蚂蚁的队伍乱了,它们四处走散像迷路了一样。这一现象说明了蚂蚁确实会分泌气味来做记号。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已经22:00点多了,我们只能停止观察去睡觉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决定下周继续观察蚂蚁。

    【篇八:蚂蚁的壮举】

    太阳仿佛是一个热烘烘的大火炉吊在空中,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小鸟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知了就像中暑了似的,那叫声让人听了格外烦心。在这种天气里,我和小伙伴们不得不躲在大树的庇荫下乘凉。

    这时,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快看,那边着火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小团火在周围野草的鼎力相助下,渐渐扩大了燃烧范围。我们跑过去,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傻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我的目光停在了一群蚂蚁的身上。它们发现自己已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中,一片惊慌,毫无目的地胡乱运动着。我心想:这群蚂蚁真倒霉,看来它们只能等死了。

    忽然,蚂蚁群停止了骚动,所有蚂蚁的眼神都聚集在一只稍微大一点儿的蚂蚁身上,它的前前后后拥簇着许多蚂蚁,好象是充满责任感的侍卫。这大概就是它们的蚁王。蚁王用触角来对它的臣民发布命令。

    眼看着大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蚂蚁们聚集在一起。蚁王的触角轻轻抖了两下,就在这时,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组成了一个黑压压的大蚁球。我吃了一惊,怎么,难道死也要一起死吗?这太可笑了,这群蚂蚁除非插上翅膀,否则无论如何也冲不出这熊熊火围。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眼前的这个大蚁球开始移动,并冲向了大火。蚁球很快被烧成了一个大火球。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一些居于外层的蚂蚁被烧死了,但它们心甘情愿为种族的延续而慷慨以赴。外层的蚂蚁一层一层地脱落了,而蚁球则迅速而顺利地滚出了火围。虽然蚁球比刚出来时小了许多,但更多的蚂蚁却得以绝处逢生了。

    我们目睹着这一壮举,目瞪口呆。我愣住了,蚂蚁的行动证实着一个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事实: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而在这里,团结不仅是力量和胜利它就是能够获得种族生存的机会。

首 页 | 吉凶大全 | 人性测试 | 周公解梦 | 星座配对 | 爱情测试 | 在线藏头诗

本站资源来源网络,如有疑义,请来信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