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卦卜网站 -- 健康小常识 --
输入关键词:
儿童口腔保健存在哪些误区?
    儿童口腔保健存在哪些误区?
    解答:
    对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通常有以下误区: 误区1: 宝宝大约在6个月时出牙,太早或太迟都有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婴儿会在6~7个月时出牙,但有的由于遗传等因素影响,会早些或迟些出牙。像有的宝宝4个月便出牙了,有的却延迟至10~12个月才出牙,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畴。 误区2: 宝宝出牙期间出现不适是正常的。 宝宝出牙时会出现很多不适表现,如经常流口水、牙龈发痒或肿胀、情绪不安,以及食欲减退等。当宝宝出牙期间表现不适时,家长有必要及时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宝宝总是流口水,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他的口腔卫生,勤帮他抹嘴或换围嘴、洗手,以免病从口入。 误区3: 宝宝乳牙没有发育好,所以牙缝很大。 宝宝牙缝大并非乳牙没发育好,实际上,乳牙间大多存在缝隙,称之为生理间隙,可以说是为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作准备的。因替换乳牙的恒牙往往大于乳牙,如果乳牙间预留了一定的生理间隙,恒乳牙更替时,牙列就不至于被挤歪了。另一方面,家长也必须引起警惕,牙缝大会使食物残渣更容易存留其中,因此,务必帮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以防龋齿发生。 误区4: 宝宝口腔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没必要定期检查。 事实上,无论大人或小孩,定期的口腔检查都是必不可少。家长应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内带他去作口腔检查,然后每隔半年至一年定期检查一次,预防口腔疾患。 误区5:反正乳牙都要换的,龋齿就不用管了。 乳牙患龋齿对孩子的健康危害不浅。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的结构,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或萌出异常,有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 误区6: 乳牙反咬合不必马上矫正,等牙齿换完了再说。 牙齿反咬合(即下颌咬上颌),一是使上颌骨发育受限,影响脸形和美观;二是可能对颌面关节产生不良影响。故当孩子3~5岁懂得配合时,就应及时就诊矫治了,等到12岁左右换牙完毕,则为时晚矣。 误区7: 宝宝出牙后再帮他清洁口腔,之前喂点白开水漱漱口就可以。 宝宝的口腔清洁应当从出生便开始做了。在乳牙萌出之前,帮宝宝清洁和按摩牙龈,将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有利于牙齿的萌出。而当孩子3岁左右懂得吐漱口水时,就可以让他尝试使用儿童牙刷了。 误区8: 让孩子自己刷牙,大人不必管他。 在熟练之前,刷牙是宝宝需要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的精细活动。毕竟,婴幼儿时期,孩子行为能力有限,对刷牙的方法要点也不太知道。因此,从一开始,家长就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任孩子自由发挥。 误区9: 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应到医院或自行拔出乳牙。 乳牙尚未脱落时不必强行拔出。一般来说,假以时日,它会自然脱落,而恒牙也会长回正常位置。如果乳牙迟迟不脱落,方需到医院拔出。 误区10: 做好口腔清洁,就不会患龋齿了。 在婴幼儿时期,不良的喂养习惯,如不规律喂养、奶瓶喂养时间过长、睡觉含奶嘴,频繁地进食甜食、零食,也是龋齿高发的一大原因。 因此,要想宝宝口腔健康,家长理应做到:规律喂养,使用安慰奶嘴不超过10个月,10个月开始训练孩子用杯子饮水,控制孩子接触甜食、零食的频度和甜度,等等。

首 页 | 健康小知识 | 吉凶测试 | 周公解梦

本站资源来源网络,如有疑义,请来信告之!
卦卜网提倡:定期体检 养成生活好习惯 发现身体异常请及时去人民医院就诊以免耽误